专注为食用菌基地提供高产技术方案和菌种菌包
武汉岁岁丰24小时服务热线
江西新余市塘里村的塑料大棚里,一个个菌包密密麻麻,整齐排列,其间“伞骨朵儿”已爬满全身,使人油然而生丰收的喜悦。
三年多的时间,这小小的蘑菇已让近2000余名建档立卡的贫困户走上了脱贫致富之路。
让这些小蘑菇走向大舞台的是新余市欣欣荣农业科技有限公司,其掌舵人名叫付小华。3年多来,他担当起父老乡亲创业致富的领头雁,让小小蘑菇撑起了扶贫大产业,述说了许多扶贫“菇”事。
只想为家乡做点事
今年35岁的付小华,17岁开始在广东多地打工,后在广州蹬黄包车。回乡后,他以2万元起家,先后从事煤炭运输、混凝土搅拌和室内装潢。
3年前,他发现人们越来越崇尚“绿色健康饮食”,食用菌不仅味道鲜美,而且营养丰富、无污染,有着广阔的发展前景,付小华决定投身食用菌产业。
2015年3月,他流转土地2300余亩,筹资3000多万元成立新余市欣欣荣农业科技有限公司,注册商标“草之灵”。种菌培育是食用菌生产最核心的技术,付小华不惜以百万元年薪,先后从上海、福建等地聘请专家驻厂指导把关。次年9月,蘑菇正式投放市场。
目前,欣欣荣农业已成长为江西省规模最大的,集食用菌研发培育、生产种植、技术推广、加工销售为一体的省级龙头企业,拥有17000平方米食用菌生产厂房和现代化食用菌生产流水线与深加工流水线,设计年生产菌棒1500万根、年产鲜香菇1.35万吨,产品包括黑木耳、香菇、平菇和有机蔬菜等,远销上海、青岛和深圳等地。
“当时也就是想着为家乡做点事,改变家乡面貌,没想到要把规模做这么大。”谈起投身食用菌产业的原因,朴素干练的付小华坦言。
结下2183户“穷亲戚”
食用菌产业,产量稳定,收益可观,市场前景广阔。为使农户菌菇种植无后顾之忧,欣欣荣农业科技有限公司通过“公司+合作社+贫困户”的模式,实现了从种菌到销售的“全包干”,做到统一供种、统一标准、统一收购、统一销售。
针对许多农户既没有种植经验,也没有种植技术的问题,付小华从台湾、浙江等地聘请了3名专业技术顾问,指导农户种植菌菇。每两天,3名技术顾问要跑遍32个合作社,保障农户收益。
目前,公司吸收渝水区、分宜县等县(区)32个专业合作社加入,并与3300余名农户签订食用菌种植合作协议,其中建档立卡贫困户2183户。“这些贫困户不仅是公司的扶贫对象,也是我们的家人、亲戚,也是公司力量的源泉。大家有一个共同的理念——公司发展我脱贫,公司欣荣我小康。”付小华说。
在欣欣荣农业科技有限公司的生产车间,可以看到在岗的员工中有不少是残障人士。通过技术培训、吸收推荐就业的帮扶方式,塘里村周边的300余名农户进入欣欣荣农业的工厂车间。根据员工的身体状况和劳动能力,公司因人设岗,从采摘、拌料到装袋做到人尽其用。员工每个月工资有两三千元,年底合作社有保底分红、土地流转补贴和净利润分红,生活水平相比往常有了很大提高。
织牢扶贫“保障网”
“变‘输血式’扶贫为‘造血式’扶贫,必须发展产业。下村镇根据发展香菇产业在本镇有基础、有市场,群众有技术、有热情的实际情况,确定把香菇种植作为产业扶贫的主导产业来抓,强力推进香菇产业链发展。”下村镇党委书记胡旻说。
在各级政府、部门的大力支持下,在贫困户的期盼中,付小华提出了“以菌带旅、以旅兴菌、菌旅融合”的发展思路,实施“一产种植、二产加工、三产乡村旅游”的发展模式。
在塘里村基地,总面积16000平方米的玻璃温室大棚已经建成,将具备菌菇种植、果蔬种植、自主采摘、旅游观光、科普教育、拓展培训等功能,实现一年四季有菌菇、果蔬,将吸引更多的游客前来乡村旅游,让当地村民吃好“乡村旅游”饭,更多地吸纳贫困户投工投劳,增加务工及分红收入,增强贫困户脱贫致富能力。
“带头发展产业,共同脱贫致富。”秉持这一理念,付小华的创业致富之路将越走越宽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