欢迎来到食用菌技术培训官网 联系我们 网站地图
您的位置: 首页 >> 技术在线

平菇栽培中常见的问题及解决办法?

返回列表 来源:本站 浏览:267 发布日期:2020-02-17

大叶39.png

平菇是一种大型食用真菌,其栽培技术较为成熟,从播种后直至出完菇的这段时期,即平菇的管理时期,可分为发菌期、出菇期、采收期三个时期。而发菌期(前期)又可细分为定植期、盛发期、菌化期。出菇期又可分成桑根期、珊瑚期、成熟期。采收期的标志是子实体颜色由深变浅,菌盖中央有绒毛,且菌盖边缘外翻,如出现上述现象,即可采收。平菇的生长受温度、湿度、光线、空气以及培养料的PH值影响。但对于初次栽培或栽培经验欠缺的人而言,栽培实践中新出现,而资料上又没有记载的问题,就会感觉到束手无策,这就必然影响产量。在此,总结出平菇栽培中常见的问题及解决办法,供同等参考。

1、培养料变酸变臭 

培养料装袋、接入菌种后,有时料内会散发出一股酸臭味,影响菌丝生长。原因是培养料不够新鲜干净,带有大量杂菌。特别是经过夏季、雨季的陈料,在消毒灭菌不彻底的情况下,由于料内的各类霉菌大量繁殖滋生,使培养料酸败,产生一股难闻的酸臭味。拌料的水分过多。料内氧气供应不足,使嫌气性细菌和酵母菌乘机繁殖,导致培养料腐烂变质;菌丝培养阶段,由于料袋重叠,料温增高,使杂菌生长速度加快。因栽培种中含有一定的小麦,可能由于表料菌种与料袋紧密接触,袋壁凝水浸泡表种,使菌种腐烂。料内氮素营养过高,碳氮化失调,且与加入的石灰起化学反应,产生氨臭。解决方法:栽培前选好原料。采用新鲜干净、无霉变、无结块的培养料。拌料前在日光下暴晒两天,拌料时准确掌握水分(两指间形成水滴,但不落下),用生石灰粉或水调PH值为8.0至8.5

2、菌丝满袋后迟迟不出菇 

    有的菌袋菌丝生长十分旺盛,但菌丝长满后迟迟不出菇,有时经过二、三个月仍不现蕾。产出的原因和解决办法如下。 

    (1)培养料的碳氮比不适宜。平菇在菌丝体阶段,培养料中较适宜的碳氧比为20:1,在子实体发育阶段以30:1或40:1为好。如果培养料中碳素不足,氮素过多,就会出现营养生长过旺,形成菌丝徒长现象,严重时甚至浓密成团,结成菌皮,使生殖生长受抑制,推迟出菇,影响产量。 

解决办法,将浓密的菌块挠去,喷0.5%的葡萄搪等含碳物质以调节碳氮比,加强通气、光照,加大温差刺激,使其尽快现蕾出菇。

    (2)菌丝长满后,在温度较高、空气湿度较低的情况下,过早地打开袋口,使表面形成一层干燥菌膜,致使菌不能分化。 

解决办法:用铁丝在菌袋两端刺孔,再用小铁耙挠去表面干菌膜,然后将菌袋浸入25℃以下水中8一12小时,待吸足水分后,再重新摆放上架,给以通风、光照和温差刺激,也会很快出菇。

3、菌袋中间出现大量菌蕾 

原因主要是:(1)在装料或搬动中料袋被刺破。(2)菌丝生长阶段培养环境不良,如温差过大,光照较强,空气湿度较高等,均会促使料袋中部产生子实体原基。 

解决办法:(1)装料时要边装边压实(尤其是外周,使培养料与栽培种紧密接触,不留空隙。)(2)装料搬运时要小心,避免料袋破损。(3)因菌丝分化阶段在暗光下进行,需要一定的散射光,故不宜让阳光直射,在菌房窗子上装上深色的窗帘。

4、出现大量死菇 

原因:(1)温度过高。无论何种温型的平菇,只要出菇温度超过上限35℃以上,就会大量死亡。(2)湿度过低,出菇后空气相对湿度若低于80%,小菇就会因菇体水分大量急剧蒸发而萎缩死亡。(3)通气不良。菇房中通气不良,二氧化碳浓度迅速增大,超过0.5%时就会形成大如拳头或柄粗盖小的小脚菇;二氧化碳浓度更高时,幼菇体水肿,变黄溃烂,也易引起病菌感染而得病死亡。(4)营养不足,使一些幼小菇蕾饥饿死亡。 

解决办法:(1)出现菇蕾后,控制空气相对湿度在90%左右。(2)随着子实体长大,应加强通风换气,特别是高湿时期,更要注意通风确保空气新鲜。(3)掌握喷水量,控制空气湿度, 注意喷水方法,主要是经常往地面及墙壁上洒水,尽量避免把水直接洒在菇体上。(4)控制光照,避免阳光直射菇体。

总结:平菇栽培虽然取得成效,但科技要进步,生产要发展,从现有的生物转化率看,尚未达到应有的标准,其产量还有很大潜力,这些都要待于进一步探讨,加以完善。特别是生产者应结合自己的生产条件,所有的品种和积累的经验,在遇到问题时对症下病,灵活掌握,切不可生搬硬套,这样才能取得较满意的效果。




  • 全国服务热线
  • 13098821589
  • 公司地址:湖北省武汉市新洲区阳逻经济开发区汉施公路1号
  • 公司名称:武汉岁岁丰农业科技开发有限公司 
  • 关注我们
  • 关注我们